11月15日至20日,长沙市司法局副局长、律师协会党委书记陈海波率协会考察团赴湖北武汉、安徽合肥、河南郑州考察学习律师工作。6天时间里,与当地司法局、律协进行座谈交流,参观了3家律师事务所。通过考察交流,感受到了武汉、合肥、郑州律师工作的发展速度,目睹了武汉、合肥、郑州同行的工作成果,学到了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一、队伍发展速度快,业务领域扩展广。目前,武汉市有193(省属23)家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达3773(省属800)名,郑州市也有241(省属40)家律师事务所,3882(省属1400)名执业律师。合肥市的律师机构人员发展也较快,有119(省属14)家律师事务所,1869(省属600)名执业律师。三个城市的律师业务由传统的诉讼业务,积极向公司法务、竞争谈判、知识产权、税务保险等非诉高端领域扩展,已深入到民众生活、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政治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等各个方面。虽然长沙的律师机构和人员规模与三个城市相近,但随着长沙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法治的不断进步,加快律师机构队伍发展,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努力的工作目标。我市律师业务也要在巩固诉讼、房地产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新型业务开拓上,实现在知识产权、并购重组、反倾销、反垄断、金融衍生产品等高端业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政府扶持力度大,人员机构力量强。郑州市司法局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0]30号文件精神为契机,争取郑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意见》,为郑州市律师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合肥市司法局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律师工作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县域律师业的发展。武汉、郑州、合肥还积极争取,把律师党建、律师公益、律师培训等费用纳入财政拨付的范畴,如武汉市对“同心·律师服务团”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合肥市给予律师工作进社区活动财政保障(每个律所1.5万元)。同时,律师管理工作人员机构力量也非常强,武汉市达到了15人,这是长沙无法比拟的。
三、律师管理举措新,文化建设氛围浓。武汉、郑州、合肥普遍对申请执业的实习人员进行笔试和面试考核,并举行新执业律师宣誓仪式。武汉市建立了完整的律师培训体系,实行了对新执业律师岗前培训、青年律师执业技能培训和重点做好了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及骨干律师的管理培训。郑州市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司法行政、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三级网络管理体制,先后制定出台了《郑州律师公约》、《郑州市律师事务所星级评定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律师诚信和文化建设,规范律师事务所业务、行政、人事、财务和风险等内部基础管理。郑州市还对行业表彰进行改革,新设置“五好党支部”、“公益律师”、“青年律师”、“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先进个人”等奖项。合肥市重点推进律师管理信息化建设,出台了《合肥市律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考核办法》,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信息、收案登记、案件收费、风险控制、会议纪要、办案文案、办案日志等信息全部录取入该系统,实现了对行业管理的动态监控。此行考察参观的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制作了一本精美宣传册,创办了所刊,而武汉市律师协会早在六年前就创办了《武汉律师》刊物。考察组从律师事务所容貌及提供的宣传资料和介绍中也强烈感受到中部同行文化建设氛围浓厚,了解到他们在律师文化建设方面已有了自觉意识,也初步形成了一些通常做法。如制定所徽、所训、组织书画、摄影比赛、组织各类球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律所凝聚力,扩大了律所社会影响。
四、行业发展有新招,运行模式有创意。武汉、郑州、合肥的律师工作紧紧抓住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期,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搭建律师业务拓展平台。武汉市司法局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出台了《武汉市“同心·律师服务团”工作方案》,100多名成员律师为200多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武汉市还通过考察调研,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律师事务所公司化、专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在管理模式上给予指导,财力上给予减免会费并补助一定资金予以扶持。郑州市司法局成立了律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郑州市司法局关于推进律师服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通知》,提出了律师服务中原经济区的十项举措,积极为中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武汉、合肥市司法局扎实推进律师进社区工作,设立“社区律师工作室”,由律师事务所指派律师在工作室值班,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合肥市还把律师进社区工作延伸到广大农村,出台了《关于律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律师法律服务“巡访”制度,构建覆盖全市乡村的律师法律服务体系。律师事务所的运行模式同样值得学习和思考。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在合伙人大会下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分别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在管理委员会内部设立了战略发展与培训委员会、利益冲突与纪律监察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行政总监总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安徽天瑞律师事务所非常注重团队作业和青年律师培养,因业务拓展需要,天瑞所每年都会招募一批青年律师,为其提供一定的底薪,并根据特长分配到不同的团队之中,协同处理各种法律事务,由律师给予指导。河南正方圆律师事务所则专门有一名副主任担任律所运营总监,按照所内规章制度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考察组认为,通过考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学到了经验。中部同行的开拓进取精神、业务发展规模、自律管理制度、律所运营模式及律师文化建设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联系长沙实际,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贯彻落实湘办发[2012]27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结合我市律师工作实际,争取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早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我市律师业改革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律师工作,争取将律师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重要目标、重要政策纳入党委、政府的全局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人大、政府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快推进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的步伐;与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共同搭建律师业为重大项目、重大产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形成有利于律师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二是维护律师合法权益。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障律师合法权益。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围绕解决律师执业中的难点问题展开研究,落实法律赋予的律师在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方面的执业权利;与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协商,研究解决律师税收方面的问题;争取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配合,依法推进律师按照统筹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积极推进有关经费保障措施的落实,对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以及参与信访、调解、社区工作等公益性法律服务给予必要的补贴,合理确定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经费补贴标准;三是提升律师整体素质。教育引导广大律师坚定理想信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执业活动,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律师制度;以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为根本,抓好教育引导,大力加强律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律师行业讲服务、讲规范、讲诚信的良好形象,鼓励律师做有政治眼光的法律人、有书卷气的文化人和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人;加强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骨干律师和新执业律师的培训,使广大律师精通法律、熟悉国情、了解社会,不断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推进律所各项建设。全市律师事务所要树立抢先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按照品牌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要求,做大、做优、做强。首先是品牌化。律师业既要讲求律师事务所的品牌,更要爱护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软件品牌,一手抓硬件品牌。一方面根据本所业务专长和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培育、发展和形成本所的特色业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淀律所文化,参与社会公益,树立社会形象,从而提升律师事务所软件品牌;另一方面要坚持多留成,少提成的持续快速发展模式,加快改善律师事务所的硬件设施,提升律师事务所的硬件品牌;其次是规范化。律师事务所要认真落实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各项工作部署、安排、规定、制度和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到政令畅通、步调一致。结合行业特点,健全完善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的业务管理机制和责任赔偿机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再者是专业化。长沙律师业必须在既有的基础上更突出专业化。不仅律师事务所要结合自身优势,突出专业定位,而且实行内部分工专业化,根据律师的学习经历、业务特长、性格特点,进行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每个律师的业务优势和服务能量,实现人尽其才,智尽其用,形成业务专业化、团队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五是建立科学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全理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三结合的管理体制。继续完善律师执业准入机制,强化律师事务所对律师的监督责任意识,加大协会经常性督查力度;加快律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律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推进律师业奖惩制度改革,引导全行业树立争先创优、奋发向上的职业风尚;研究规划好长沙律师文化发展纲要,提炼体现长沙律师追求,凝聚长沙律师力量的长沙律师精神。
湖南八方律师事务所 #